近期,中策橡膠被收購一案,在業內熱度依然不減。巨星科技作為中策橡膠擬控股股東,也被業內人士及相關部門密切關注。就在本月13日,又有人針對巨星科技提出質疑。至此,中策橡膠收購事件再次引發熱議。
提出質疑的人士認為,巨星科技給出的“顯著協同效應”這一收購理由,似乎站不住腳。收購目的不多見,這也或許是監管層連續下發了兩次問詢函的原因。
但讓人疑惑的是,巨星科技主營業務是生產五金產品,而中策橡膠主要生產輪胎產品,他們的主營業務似乎八桿子打不到一起。并且,巨星科技和中策橡膠,并不屬于同行業或緊密相關的上下游行業。業內人士據此認為,巨星科技想借助輪胎銷售渠道賣自己的汽修工具產品,這一理由似乎有些“牽強”。
質疑人士還提出,其投資收益過低巨資收購中策橡膠獲得的凈利潤,有些“窘迫”。資料顯示,2016-2018年,這家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6.2億元、5.5億元和7.2億元。巨星科技在回復問詢函時稱,預計2019年至2021年,這項合作將帶來292.67萬元、1170.67萬元和1951.12萬元的凈利潤,合計3414.46萬元。同時,僅從收益角度看這次投資,其投資11億元帶來的收益,遠遠低于將這筆錢存在銀行所帶來的利息。他們據此認為,這顯然是不能用“顯著的協同效應”來表述的。此外,巨星科技還提到收購華達科捷和ODA電子的經驗。2015年,巨星科技斥資2億元,成功收購華達科捷65%的股權,當時產生的商譽為1.1億元。2018年,華達科捷經營就出現問題,不得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5859萬元。他們認為,他們提到的上述收購案,并未取得很好的結果。
對此,巨星科技表示,他們參與收購目的,只是為了借標的公司的銷售渠道來銷售自己的產品。上市公司出資11億元,通過中策海潮對中策橡膠12.91%股權實施收購。通過這次交易,他們將在市場渠道方面建立深度合作,進一步擴大在汽車后市場領域的產品布局。通過2-3年的引導,使得包括BOSCH、LEICA在內的專業測量產品客戶,成為了公司的手工具客戶。
據悉,上市公司并購目的有多種多樣,既有跨界轉型謀求新發展的,也有為市值管理謀求更大市場占有率的。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的重點,均集中在并購之后如何協同發展上。